摩诘王维·一个公众小号的自我修炼

Posted by XiLock on October 27, 2018

他,只身在李白、杜甫等大咖叱咤风云的盛唐里独树一帜,默默做着一个公众小号的自我修炼。

(一)“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一个少年只身行在东都洛阳的大街上,提着包袱,背着书箱,书箱上还插着一根竹箫。

那年他十五岁,意气风发。

在这里,他目睹了开元盛世。

这里“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这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这里,他,王维,开通了他的第一个公众号。

“风流蕴藉,语言谐戏”,王维很快在京城活跃起来。

“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旧唐书》

而他人生的巅峰还不止这样,当然不止这样,毕竟他才十几岁。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王维来到长安。在这里他见到了可以带自己飞升的人。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岐王李范接见了王维,并将王维引荐给了玉真公主。结识岐王和玉真公主后,二十一岁的王维在公众号上发表了推送《郁轮袍》。

有了大V的力捧,公众号点赞量关注量瞬间10w+,王维不仅“大魁天下”,更是夺得状元,实现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然而在夜晚,王维还是喜欢一个人静静坐在湖边发呆。

他喜欢双手横持着竹箫,缓缓地侧面闭目。

(二)“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送这根竹箫的是王维的远方表妹,刘宛如。

和煦春风鬓厮磨,像极了,十四岁那年的擦肩而过。

那年的王维还在街上卖画,大概是那种十几二十块钱一张的那种。太阳逐渐爬高,为了避免画被晒坏,王维将画向伞荫下挪了挪。抬头时,迎面是一个女子的身影。

粉面朱唇眼眉波,丰腴翩翩姿婀娜。

王维刻意将目光瞥开,继续收拾挂画。

待王维再扭头去看时,那姑娘早已没了身影,只是原本摆在桌子上的一幅青竹上添了两片绿叶,画风清新。

情不知其所起,亦难测其所终。豪言壮语千百年,兜兜转转一平生。

王维是幸运的,八年后,王维归乡探母,迎娶了宛如。

但王维又是不幸的,八年的离别、重逢,然后又是十年的等候,那是后话。

两个人实现了精神上的无缝衔接,这里没有我的不自在,也没有你的不舒服。所谓合适,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在人生的后三十年里,王维身边是没有宛如的,也没有其他女人。大概王维就从来没想过。

“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旧唐书》

似水流年唯卿眷,此生寥寥一心牵。

(三)悲喜总和两种天,菩提慈眷儒禅怜。

王维的前半生就像个童话,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可谁又不是乘客,只是他恰好坐了一辆比较刺激的车。

与饥寒相比,更痛苦的是体验过琼楼瑶宴之后的饥寒。曹雪芹是这样,王维也是。

不懂得人心险恶的王维很快便被贬官,原因是将只能给天子演出的《五方狮子舞》中的《黄狮子舞》给其他人演。

从帝都长安贬到几百公里外济州,王维的公众号从此被封禁。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此后,王维开始认真经营生活,毕竟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玄宗大赦天下,王维调任淇上,后又转任吴越,终于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回到长安。

(四)“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回到长安后,王维向张说张道济干谒,任职于秘书省。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张九龄提拔王维做了右拾遗。

然而好景不长,因为李林甫的排挤,次年张九龄遭贬,王维的公众号也不再更新。

但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奉命出塞时看到边疆的壮阔时王维还是忍不住发了一篇推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独与无依,在这长河落日之下地荒凉里更加突显。就像他所乘坐的那辆人生列车,他从来没有掌过舵。

在塞外,王维还遇到上他的老朋友,岑参、崔颢、高适。他乡遇故知,也算是在久久的不幸中注入一点积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然而好景不长。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张九龄辞世。一同去世的还有孟浩然,他的十年故友,很久之后,人们将他们合成“王孟”。

王维开始调整自己的视野,他放弃了原来的公众号,在蓝田另辟“新”径,唤曰“辋川”。

在这里,王维开始了一个个人公众小号的自我修炼。没有阿谀奉承,也没有生揭龙鳞。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又过了十年,天宝九年(公元750年),王维的母亲离世。“柴毁骨立,殆不胜丧”,父亲王处廉在王维九岁时便去世,母亲拼尽自身所能将家庭支撑至此,灯尽油枯。

而妻子早已在二十年前离世,死于难产

至此,王维只剩下一个人的奋斗,如果说谁能给他安慰,或许便是那些不在身边的兄弟吧。

(五)“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时的王维,已经55岁了。

安禄山打进长安时,王维没有出逃,当然也许是因为没能逃走。他投降了安禄山,但是心却向着大唐,在菩提寺写下了那句: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是啊,何日再朝天?

安史之乱结束后,王维幸运豁免,这大概与他在京师内做刑部侍郎并日后做宰相的弟弟王缙有关。时任宰相崔圆大概也帮了不少忙。

出狱后,王维反倒变得顺利了,一路做到了尚书右丞。

顺境就要放下贪爱,逆境要放下嗔恚。

王维放下了,在他已经不需要放下的时候,呵,这话说的倒也不好了,哪有什么不需要放下的时候呢?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王维“临终无病,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在此前两年,王维将辋川别墅改为寺院,将自己的职田中的粮食施舍给灾民;在此前一年,王维以辞职为条件上书祈求皇帝将弟弟王缙从蜀州调回长安。

晚年的王维是在辋川度过的,在这里经营他的个人公众号,不求关、不求赞,只求心安。

(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辋川,余生,王维都待在这里。

在这里,他亲手终银杏。

在这里,王维修建了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等风景绝佳的去处。

这里,王维与好友裴迪共游、共咏。

王维写《鹿柴》、《竹里馆》,裴迪便合两首《鹿柴》、《竹里馆》。

王维著作等身,诗歌仅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便有29首,仅次于杜甫。相较之下,负有盛名的酒剑仙李白只入选了26首。

同是山水田园派,与陶渊明的被社会排挤进山林不同是,王维是自觉走向山林的。

王维的山林是协调和谐的,是他在对世界的深刻把握后提炼和化生出来的,收景于笔,喷薄而出,与李白和杜甫的那种积情感于内心而一泻千里大相径庭。

读王维的诗,你能感受到时隐时现的色彩。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读王维的诗,你能感受到刹那契合的景物。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读王维的诗,你能感受到身本两忘的寂静。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来且落。

辛夷若莲,开开落落,生命流转,可能有改?

王维不像孟浩然,他不会写什么“不才明主弃”的泄气诗,虽然他多次被抛弃。

现实而不现实主义,浪漫而不浪漫主义,王维将诗歌提升到了哲学的境界。

王维的诗里处处是景,但读完又会觉得景中无景,尽皆化了


手机版“神探玺洛克”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