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青椒唐三藏:当老师,我也是第一次

Posted by XiLock on November 17, 2018

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这个学化工的厨子。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文/神探玺洛克

(一)

今天我们接着读西游。

又到一年求职季,除了各大企业,诸多高校也开始渐渐海发英雄帖。可以想象,明年此时又将有一批青椒(教)入职,满怀激情地带着他们的学生在科研的道路上求取真经。

《西游记》里将唐僧取真经的地方称为“西天”,为什么叫西天?因为是西天竺,所以简称西天,在今天印度的西北部一代。

与今天西方国家作为近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类似,西天竺是传统佛学的发源地,所以唐朝的和尚学佛时跟现代人做科研一样,都存在一个潜移默化的认识:向西方看齐。

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唐三藏是标准的“西方海龟”,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海龟。

“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第二个徒弟。”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

如来是谁?佛界权威,领域鼻祖,开一方学术之先河,燃百世研究之薪火,绝对是今天欧美高校院士级别的人物。那么作为院士嫡传的唐三藏自然也不会差。

从院士处毕业后的唐僧先是在金山寺、洪福寺等地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搞搞学术,带带新生。我们讲,唐僧的本事真的不是盖的。

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

——《西游记》第十二回

专业基础极其扎实,相关能力均能掌握。凭借着出色的个人发挥和学术背景,唐僧很快申请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大项目,一笔国家基金——为唐太宗李世民举办水陆大会。

“朕(唐太宗)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

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

又赐五彩织金袈裟一件,毗卢帽一顶。教他用心再拜明僧,排次阇黎班首,书办旨意,前赴化生寺,择定吉日良时,开演经法。

——《西游记》第十二回

但这个基金只是唐僧科研事业的开始,后面紧跟着还有一个超级大的项目。

(二)

这个超级大的项目就是“西天取经”。

西天取经似乎不是什么好差事,起码从刚一开始来看是这样:

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

——《西游记》第十二回

但越往后读你越会发现,西天取经其实是并不是一个坏差事,不但不是坏差事,而且还是个美差,天大的美差。

首先我们来看看取经之后的奖励。

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西游记》第十二回

取完经就能成佛成圣,这意味着什么?就是说做完这个任务就能当院士了,不当院士也能当个长江学者、杰出青年之类的。科研圈里横着走的资格摆在面前你要不要?

然后我们来看看取经的代价,刚才我们讲过,西天路上多魔多怪,一不小心就会把命丢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只听得空中有人言语,叫道:”孙大圣莫恼,唐御弟休哭。我等是观音菩萨差来的一路神祇,特来暗中保取经者。”

——《西游记》第十五回

唐僧的同门早就已经给他安排好的保障措施,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各各轮流值日听候。

6+6+5+4+18=39!

三十九个高级保镖日夜轮值守着,到底有没有危险?

我们举几个例子:

我这一点冤魂,怎敢上你的门来?山门前有那护法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紧随鞍马。

——《西游记》第三十七回

那五方揭谛,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教伽蓝,都在金铙之外道:”大圣,我等俱保护着师父,不教妖魔伤害……”

——《西游记》第六十五回

在这种国级保障下能有危险吗?危或许是有的,险大概不会有了。所以在唐僧的取经路上有一类妖怪,在别的妖怪都一心要吃唐僧肉的时候他们惦记的不是唐僧肉,而是唐僧的取经任务,他们想的是取而代之,替唐僧去取经。

(假)行者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西游记》第五十七回

那妖王道:”这猴儿是也不知我的姓名,故来冒犯仙山。此处唤做小西天,因我修行,得了正果,天赐与我的宝阁珍楼。我名乃是黄眉老佛,这里人不知,但称我为黄眉大王、黄眉爷爷。一向久知你往西去,有些手段,故此设象显能,诱你师父进来,要和你打个赌赛。如若斗得过我,饶你师徒,让汝等成个正果;如若不能,将汝等打死,等我去见如来取经,果正中华也。”

——《西游记》第六十五回

可见不少妖怪也意识到西天取经是块肥肉,而且是块比唐僧肉还肥的肉,吃了唐僧肉顶多拿个“千人计划”、申个教授,要是搞定了西天取经,一辈子,哦不,万辈子都不愁了啊!立名为祖,万带相传。

(三)

虽然取经是个肥差,但整个项目不是唐僧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化斋取水、搂草搭房、巡山访路、降妖除魔,事必躬亲的话唐僧肯定忙不过来。但没关系,入职后的唐僧很快迎来的他的第一批学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他的第一个博后白龙马。

摆在唐僧面前的是一条光明大道,只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就能成功。所以对他而言,招谁当学生都一样,只要能干好安排给他的活就行。

但孙悟空却始终不明白这一点。

我是有处过日子的,只怕你无我去不得西天。

——《西游记》第五十七回

孙悟空完全没有意识到平台对自己的重要性。乔家大院里有一出戏,讲的是秀才孙茂才帮助乔致庸发家致富后因为冲突被赶出乔家。被赶出乔家的孙茂才意欲投奔乔家的对手钱家,但钱家却嘲讽地对孙茂才说:“不是你成就了乔家的生意,而是乔家的生意成就了你!”

同样的,不是孙悟空成就了西天取经,而是西天取经成就了孙悟空。

很多情况下不是我们有本事没本事的问题,而是个人能力和素质有没有适合、匹配自己所在的平台。很少有某个平台说离了谁不转,相反的,人没了平台就失去了个人能力的放大器。这一点唐僧一直在提醒孙悟空。

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但我们也要客观讲,失去了这个放大器的人生不一定就是失败的。

没有西天取经,孙悟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或许有其他途径或形式。况且把取经成功作为评价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或许本身就缺乏可靠性。谁说人生就一定要成佛成圣、万事流传?

(四)

但唐僧的人生观就是这样的,一意学术,无心他事。西天取经一共是过了十四年,可唐僧一个新年都没有过。

“弟子在路,只知有山,有水,怕的是逢怪,逢魔,把光阴都错过了,不知几时……”

——《西游记》第九十一回

东方的节日不过,西方的节日也不过,进入西牛贺州之后,唐僧就过了一次元宵节,就一次。取经之心的专注,由此可见一般。

此外,唐僧不仅仅是不过节,甚至是日夜诵经,深耕不辍。

却说三藏坐于宝林寺禅堂中,灯下念一会《梁皇水忏》,看一会《孔雀真经》,只坐到三更时候,却才把经本包在囊里。

——《西游记》第三十七回

勤奋程度到了学生都受不了的地步,连他平时最照顾的猪八戒都忍不住吐槽。

(三藏)慌得对着那盏昏灯,连忙叫:”徒弟!徒弟!”

八戒醒来道:”甚么土地土地?……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

——《西游记》第三十七回

唐僧这种用功所换来的是那种扎入其根基里的修为。

三藏道:”我幼年遇方上禅僧讲道,那性命根本上,定性存神,在死生关里,也坐二三个年头。”

——《西游记》第四十六回

这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但也不是所有人所需要达到的境界。

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唐僧个人能力的强大,而在于唐僧有没有实现自己向老师这一身份的良好过渡。

一本《西游记》,动不动我们就会看到唐僧嘴里冒出几个字:“你这猴头!”唐僧动不动就喷孙悟空。

拜师唐僧,孙悟空是来修行的。但和善宽厚的唐僧似乎没有将这份感情给孙悟空留一点点。

唐僧没有考虑过培养孙悟空,他想的,只要猴子能给我干活就好了。更可悲的是,取经路上唐僧各种对孙悟空的嫌弃和鄙视。

三藏正然上马,闻得此言,骂道:”这个泼猴!……”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

唐长老一把扯住行者,骂道:”你这猴头,弄杀我也!”

——《西游记》第五十四回

就恼起来,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猢狲长,猴子短……

——《西游记》第五十六回

三藏道:”你这泼猴……,不是个取经之人。

——《西游记》第五十六回

……

……

……

当老师,唐僧真的是第一次。愣是把自己的素质从堂堂帝国高等学府的老师拉平到了驾校教练的层次。

那么被唐僧喷了一次又一次的孙悟空是什么反应呢?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惩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

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

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西游记》第十四回

孙悟空是有个性有脾气的,面对唐僧的言语,他的反应起初很强烈。但这种态度没多久便发生了变化。

取经路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关注微信公众号“神探玺洛克”,关注《一文答三问·孙悟空拜师到底在学什么》。


手机版“神探玺洛克”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