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甄嬛传》
容不容得下是你的气度,能不能让你容下是我的本事。
放不下荣华富贵的人,就永远成不了大气候。
但凡海上有风暴来临前,海面总是格外平静。
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
人情世故的事,既然无法周全所有人,就只能周全自己了。
人心贪婪,总是进了一步,还想再进一步,若是懂得适可而止,才能存长久之道啊。
这世间的阴差阳错从未停歇,都是寻常。
其他
The things you own end up owning you.你占有的东西终将会占有你。
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钱钟书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钱钟书
打补丁
成语
偃革为轩 倒戢干戈
莲塘效应
莲塘效应的问题——你看夏天有莲叶的池子,假设每天以一倍的数量铺开。第一天有1/32占据湖面,第二天1/16,这样一直到第五天1/2时,你都不觉得莲叶多,一直到第六天一开,所有湖面都是莲叶。
人工智能下的出路
一年前Alpha Go打败聂卫平。当时距离2020年还有3年——3年正好是学习一门技能到在领域内精通并且在业内有竞争力的时间。如果当时能够学习一门人工智能时代的的技能,进入合适的领域,是一个打开全新职业时代的机会。
在人工智能的大发展下,什么样的职业会受到威胁?
- 蓝领——重复的、标准化程度高的机械性劳动。比如大部分装订装配工作、搬运都已经变成机器劳动。
- 初级白领——规则性、协作关系简单、维度少的智力活动。比如银行柜台、高速公路收费站、出纳等。
简单来说——规则性强、协作能力低、节点少的职位会被淘汰。被淘汰并不意味着消失,但是意味着这个领域的投入产出比会极低。
那么——什么职位会越来越重要?
- 高端技术人才:大数据、人工智能、程序编写者、生物科技等
- 复杂模式判断者:需要强大的思维逻辑和模糊情景判断能力(政治家、企业管理者、投资人等)
- 创意工作者:为追求趣味,发掘人类爱好而创作(艺术家、音乐家、导演、作家、演员)
- 人际服务者:通过深度的人与人互动的服务来工作(高端服务业、高端手工业、厨师、心理咨询师等)
什么行业会有新机会?
各个行业中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搭接的领域会有新机会。王健林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未来中国最大的机会在服务业——不是传统服务业,而是现代服务业。
- 他认为第一个是娱乐业,在中国经济 7% 的增长速度下,娱乐业的增长连续六年超过40%,未来是很大的空间。
- 第二是体育产业,现在中国只有两三百亿美元,距离美国还有几十倍的增长空间。中国人都在追求健康长寿,体育产业有很大空间。体育营销、体育传媒、体育竞赛等专业缺乏人才。
- 第三是旅游行业,尤其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旅游行业。 这三个行业也是典型的人际交往多、需要创意、复杂的行业。
对于职业新人来说:
- 除了培养专业能力外,注意培养自己这些能力:创造力、社交能力、分析、思考和判断力能力、审美能力、当然还有学习能力。尤其是创造力和社交能力,这两项是人工智能无法拥有的。
- 持续地尝试最新的科技和技术,多关注一些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入门书籍。
- 留意自己行业内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接口的职位和公司,保持对这件事的观察和好奇。 对于中高层管理者来说:
- 视智能机器为同事。
- 专注于判断性工作。
- 专注业务——将行政工作交给人工智能。
- 像设计师和教练一样工作。
总结:遵循原则——做机器不能做的事,同时要学会与机器合作。
有趣
效率
如何利用惯性思维
方法一:以终为始。一切以目标为导向,从结果出发思考需要完成的事项。惯性思维之所以会带来危害,本质在于不区分环境差异,照搬照用驾轻就熟的老方法。而一旦以结果为先,在开始动手前就会发现老方法不管用了,自然就会跳出惯性思维,思考新方法了。 方法二:多用提问清单。惯性思维一个最难提防的地方在于,你根本意识不到你在使用老方法,因为这已形成你的本能习惯了。就像有人一紧张就咬指甲一样,如果没人提醒的话,他自己是完全意识不到的。不仅老习惯难以察觉,新思考方式的养成也很难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反复应用才能形成习惯。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突破不了惯性思维的最大障碍所在。所以要多多使用提问清单。提问清单可以帮你在老习惯未改变、新习惯未形成之际,也可以快速有效地应用新的思考方式,而且还能有效加快新习惯的养成。 方法三 :自问“还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在思考完成之后,再问问自己:还有没有更好的做法?这个自问能帮你很快地从惯性思维的老方法中跳出来再思考。不过这个方法不用滥用,而是要有选择地用在必要的工作场合,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比如,用在对工作成果的质量要求更高的场合,或者已有方法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
如何让工作高级
一个工作高不高级并不取决于它的工作内容,而是你能不能通过这份工作获得向上看的视野与动力。这个关键因素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你自己。有的人即使起点低,却能在有限的起点下发挥自己最大的热情,去追逐那个想要的目标。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N次,这叫企图心。一个工作高不高级,首先看的是你有没有企图心。没有企图心的人,再高级的工作也会做成朝九晚五的混日子。光有企图心够吗?不够。更重要的是思维洞察的能力,即:能不能通过一件简单的事情,思考到背后的规则和原理,脑补出一副完整的运行链条来。
现象 » (原因 » 方法 » 评估 » 推广)[找到规律,脑补链条]
这才是判断以后能不能迅速成长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你未来能走多远的终极能力。
听到别人的抱怨,如果能将其理解成一个建议,往后的人生将前途无量。
学习
读博建议
- 寻找一种适合你的作息方式,维持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更可取的是建立一种良好的平衡,懂得循序渐进,而不是拼命工作直到能量耗尽。照顾好自己才是成功的关键。
- 和导师沟通你的期望。每个人的工作方式都有差异。确保尽早明确自己的需求,并和导师充分沟通,这样才能让合作更高效。
- 多花时间阅读文献综述。这些综述能帮你在数据收集前和收集后确立研究目的,形成研究结论。
- 尽早确定目标。参考你们系的指南,并根据论文要求,确定明确的博士目标或问题。目标可以在后期更改,但清晰的计划有助于你保持专注。
- “不用写下来,我记得住”——是你对自己撒过的最大的谎!把你做的每件事都写下来,即使是那些没有成功的事,包括会议笔记、方法细节、代码注释等等。
- 整理好工作和工作区。尤其要使用一些有意义的标签,让你知道各个物品的作用和所在位置。越早整理,越能节省后期的时间。
- 论文动笔越早越好。把工作内容写下来并拿给你的导师看,即使最后你并没有用到那些先期工作,这个方法也能让你的整个思路更加清晰。
- 将论文细分成SMART(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有时限的)目标。在任务清单上写下“起草结果的第一段” 比“写第一章”让你的效率更高。一篇完整的论文来自这一次次微小行动的累加。
- 最好的论文是一篇完成的论文。无论你花多少时间来完善你的第一稿,你的论文都会以充满修改痕迹的形式再次回到你手中。你在提交最终稿前还要反复打磨很多次。尽早将论文提交给你的导师,不要拖。
- 诚实面对你的导师。让他们知道哪里你不懂,哪个实验你搞砸了,或哪一次他们忘记给你反馈了。你越诚实,你们之间的关系就越和谐。帮助你的导师来帮助你。
- 将你的研究备份!至少一周一次,就能避免将来很多的泪水。
- 与课题组的其他学生进行社交。这是交流博士体验、获得建议帮助、完善研究、交朋友的绝佳机会。
- 参加系里的研讨会和课题组会议,即使(或尤其当)话题不在你的专业领域范围内。你学到的东西或许能改变你的研究方向和职业生涯。此外,定期参与还会受到额外关注。
- 汇报你的研究成果。可以在课题组会议、学术会议等等场合。汇报容易让人退缩,但反复训练会让汇报的难度越来越小,同时,这也是建立人脉、聆听反馈的好机会。
- 以发表研究为目标。虽然结果可能不尽人意,但通过起草论文和向期刊投稿,你能学会新技能,还能为简历增色。
- 充实工作之余的生活。虽然课题组就像一个工作大家庭,但逃离工作对你的心理健康很有好处。你可以选择运动、泡吧、兴趣爱好、度假或者和朋友在一起。
- 不要拿自己和别人比较。读博让你有机会开展原创研究、发现新信息。正因为如此,所有的博士项目都是不同的。你只要做对你和你的项目有意义的事情就可以了。
- 研究的本质决定了它无法总是按计划走。这并不意味着你是个不好的研究生。保持冷静,喘口气然后继续前进。失败的实验仍然可以书写成成功的博士履历。
- 不要什么都自己扛。多和别的学生交流,和导师谈谈心。寻求帮助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享受博士生涯吧!读博可能会很苦,有时候你会希望自己早该找一份“普通”的工作,但读博充满了不可多得的美妙体验,让你有机会研究那些你所着迷的问题。为自己的成功喝彩并享受这个旅程吧。
相关参考:参考
武术
太极拳要领
- “不懂顶头悬,白练几多年”。意识上百会穴有一小绳上提,下巴要微内收。脖子要后靠,靠着衣领。
- 太极拳讲究“留余”,腿不能蹬直,手也不能伸直。要留点余地,留余地是为了更好的变化。即便在发劲的时候也要打出八九分,留上一两分,不能把全身的劲整个往外打。
- 人有四个生理的自然弯曲,颈椎、胸椎、腰椎和尾闾。颈椎是向前的,下颚内收,顶劲领起,是为了把颈椎拔伸。胸椎是向后的,含胸是为了胸椎的拉伸。腰椎又是向前的,塌腰不是往前顶腰,这样就把腰顶死了,内气不能畅通,上下身形成脱节。腰、裆、胯是连接人体上下体的枢纽,这一块一定要它通畅、松活,才能上下相随周身一家。应在松胯的前提下尾闾下垂,尾闾像一个秤砣一样往下坠,往下拉。与顶劲形成对拉整个身躯像一张弓。一身备五弓,最重要的就是这个身弓。在松胯下沉的基础上,打拳就像坐在凳子上,尾闾向下一个垂线,两个膝关节向下一垂线,形成一个不停变化的三角形。
- 屈膝松胯开裆,开裆要很饱满地向外撑劲。开裆不是两膝越往外开叫开裆,而是会阴穴开才是开。腿前后都开才是开。
- 虚脚的扣很重要,要先扣脚尖再外翻,劲才饱满。
- 太极拳又称为“掤劲拳”。从起势开始一招一式掤劲都不能丢,动作要饱满,掤劲是太极八法中的第一劲,也是贯穿始终的。
- 太极拳符合儒家道家的哲理,不丢不顶,不卑不亢,不贪不欠。做人也是这样,拳练好了也是对你人的修炼。
- 结缘太极要知足,学习太极要知不足,练习太极要不知足。太极永远无止境,终生不能尽其妙。
- 练太极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一层一层地来,一层功夫一层体会。一成深一层,层层妙无穷。
- 练拳时要做到“三平”:头要平,肩要平,胯要平。
- 太极拳要求要有整体劲,外三合要合好,还要交叉相合。揽扎衣时右手像有根绳子把左脚带过来;单鞭也同样,左手打开时右脚跟着扣过来。后塌前碾缠的劲要出来。击地拳转身时、金刚捣碓提腿震脚时、第三金刚捣碓转身时都像是有皮筋扯着一样,既协调又清清楚楚。
- 先倒重心再转腰,不要倒重心和转腰一起来。
- 松还有几个阶段:第一是不知松,动作僵硬,说得多了你有了一点体会,但还是不会松。第二是不敢松,有放松的意识了,但腿上没劲,想松松不了,一开步松沉腿直发抖也松不下来。第三是不能松,到了一定时间,腿上有劲了,也知道松的好处和怎样松了,但细节做不好。真正松开的目的并不是把劲都丢掉,是为了让全身各部位协调起来,更好地重新组合。比如发力时有向前伸的肌肉,也有向后的拉扯的肌肉,让你放松在发力的一瞬间再用力,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对抗肌的用力,如果有一百斤的力达到稍节还有八九十斤的力。若非常紧张的话可能只剩下二三十斤的力了。就像电的损耗一样,在传导的过程中损耗掉了。
- 发劲前要蓄好劲,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 做缠丝练习时,要身体带动,以身领手,手随身转。大圈是公转,公转好学,学一套拳就会了,有了型,会划大圈。但有没有内涵,就要看顺逆缠丝,螺旋缠绕的自转运动。自转要与公转相结合,内容就更丰富了。
- 太极拳有很多剪刀劲,反方向的劲。手和膝用的是相反的力量,膝在人腿外内扣时上肢的劲向外走,反之膝在人内时劲向里走(或脚向外扫,上肢的劲向里来),相反的方向运动成为剪刀力。掌握了这个原理,可自由发挥。
- 陈鑫的缠丝劲论说的就是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精华,不懂此劲不懂拳。不懂得缠丝就是不懂拳,就是瞎胡练。重心要到位:年龄小的蹲得低一些,年龄大的架子高一些,但不管高低重心要到位。比如:揽扎衣式的右腿,膝关节要和右脚尖相对照,要垂直,才有支撑力。否则,一推就倒。
- 虚脚要扣,扣好再松胯。才能够圆裆,圆裆可下盘更稳,八面支撑。
- 倒换重心时要始终保持裆走后弧,膝走八字的方式。这是一个规律。
- 掩手肱拳的发力不能只注意右手的拳头上,要把注意力放在左手上,左肘的后肘尖上。左肘肘劲打得好,右手的力量才能大。右边的力要往前,拧腰扣裆。松左胯,为右边让开道。(把左边的门打开,右边才能过得去),右腿要蹬地,结合松胯转腰,以腰为轴产生旋转,形成离心力。如伞上的水珠,要把它摔下来,手一拧伞把,水珠就形成了一个切线下来,不会随着伞边走圆的弧线,这是离心力形成的切线。前拳后肘要对称,要在一个平行面。还有,打前要收好,蓄而后发。欲右先左,欲左先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发劲时要发声,通过鼻口自然发出“哼”的声音。
- 打拳过程中,上肢(如单鞭)既不能挺,双手不能拉得太直,也不能丢,要舒展饱满。手型在到位的时候要坐腕,中指领劲,形成外边有棚劲,里边有撑劲。
- 太极拳不是广播体操,它是通过练习把动作、意念和呼吸三者密切结合,形成内外兼修的内功拳。要通过放松下沉走出气感,才是太极拳内在的灵魂。
手机版“神探玺洛克”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