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每周补脑19th

Posted by XiLock on December 30, 2022

科研

言论

  1. 大多数人都喜欢机场,因为我们去机场,往往是因为一些令人高兴和兴奋的事情。 – Youtuber
  2. 去年,NFT 最疯狂的时候,我从亚马逊买了一大堆 NFT 书籍,想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我很快发现,所有这些书解释 NFT 为什么有价值,都说是因为稀缺性会产生价值。我觉得,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我儿子的涂鸦就很稀缺,但根本不会有人想购买它们。 – Fake books
  3. 没有什么比制造电子产品的原材料更能产生废土和矿渣了。因为电子产品所需的材料必须非常纯净,为了达到这种纯度,会产生大量废弃物。传统采矿的矿渣可占矿石的90%至99%,用于电子产品的采矿矿渣通常是99.9%或更高。 – Tailings: mining’s toxic legacy
  4. 因为有了互联网,现在最聪明的年轻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聪明。 – David Perell
  5. 自我搏斗的日子里我孤立无援,只有不同时间轴上的前前后后的我自己,明白我自己,承诺向自己伸出援手,永不背叛,用一根根绳子把自己从悬崖边一点点拽回来。过程是惨烈的
  6. 凡人之情,一举而无功则疑,再则倦,三则去之矣。 – 苏轼《思治论》
  7. 今世之士,所以相顾而莫肯为者,非其无有忠义慷慨之志也,又非其才术谋虑不若人也,患在苦其难成而不复立。不知其所以不成者,罪在于不立也。苟立而成矣。 – 苏轼《思治论》
  8. 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强。 – 苏轼《思治论》
  9. 不要觉得打工就是被剥削。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六经注我”,我借用一下这个说法,就是把工作里能接触到的一切资源为我所用:沉淀我的能力,优化我的履历,布局我的未来,事儿真做砸了也是花老板的钱。你这么一想,是不是被剥削的就是老板了?对话发生在他们俩之间,但对于在边上默默嗦牛肉面的我来说,就像柯南在电光火石间的一念顿悟。从那以后,我做事就变得没脸没皮起来,最难的项目抢着干,最大的资源抢着要,「踩坑背锅」的事情第一个去做,活没干好检讨得比谁都快。我还时常把自己当成CEO,想公司商业模式的本质,关注竞品的动向,这时候就会发现,其实老板看到的也有限,他定的方向和据此拆解的任务也不是那么合理,于是我会不时地提出我的建议,主动调整业务方向。而推动我做这个改变的,无非就是这样一个念头:我河不是为你打工,我是在用你的资源做我想做的事。说来也怪,从那以后,尽管我经手的项目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但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背锅踩坑”过一或许是心态改变了,我压根就没留意过谁给我挖了坑谁让我背了锅。我还真正感受到了“成事”的趣味,我发现每一件踏踏实实完成的工作即使“不及预期”也能带来巨大的收获一不信的话你也可以试试这么想,保证工作的心态和成就感翻倍。在这种心态之下,升职加薪都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但事实却正好相反,从那以后老板们最爱的就是我,我在他们眼里变得有名有姓不再是工具人,从那以后我年年都是TOP员工。 – 德川咪咪
  10. 整个文明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场游戏,所有的爱与恨、痛苦与幸福、崇高与卑劣都是游戏体验,仔细想想,这一切都是伴随着游戏规则被迫强于我们身上的。所以隔三差五就有人提问说,为什么我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为什么我不想打工了?为什么我不想努力考大学了?一这都是因为人突然隐约感受到了规则的虚妄性,涌起了不想玩游戏的念头。但问题是,如果选择不玩了,你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游戏吗?比如去往另一套以权力而非资本为规测的游戏;比如杜绝欲望的泡沫,只享受最朴素的生活。资本游戏虽然是当代的绝对主流,乃至于到了无孔不入的阶段,但是最终还是会留下缺口的,规则以外总有活路,只要最终能获得幸福,任何选择都是好的一而理性的人总能找到身心相协调的出路。最痛苦的人永远都是,既无力退出游戏也无心啄磨游戏规侧则,心态隔三差五崩一下,却还期待着这样玩能玩出个好结果来。 – 德川咪咪

观点

秘书问题

日常生活有很多”寻找-决策过程”,如果考察所有选项,要花费很长时间,可能还会错失机会,后面遇到的未必有前面的好。能否确定一个时间点,到了某个阶段就停下来,不再寻找了,这时找到合适候选人的概率最大?《算法之美》(《Algorithms to Live By》)里有一章叫做“《最佳停止时间》: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寻找?”,内容类似秘书问题。

某公司招聘一名秘书,有100名候选人,依次面试。每面试完一个人,就必须立刻决定是否录取。也就是说,不能面试完所有人,再回过头决定录取哪一个,一旦放弃当前候选人,就只有从后面的面试者中选择。这个设定是合理的,象征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机会。机会来临时,转瞬即逝,必须立刻决定是否抓住它,错过就是错过了。你在三个月前放弃了一个机会,不可能三个月后再捡起来。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时应该面试多少人?如果录用得太早,可能错过后面更好的候选人;如果录用得太晚,可能错误放走前面的合格人选。数学家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充分的讨论。经过计算,成功概率最大的方法,叫做”1/e 法则”。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约等于2.718,那么 1/e 就约等于37%,所以它又称”37%法则”。

创业就像扔飞镖

普通人家的孩子买得起一掷。大部分人脱靶了。一些人中靶,赢得了小奖品。极少数人正中靶心,获得大奖。这被当作白手起家的”美国梦”继续存在的证据。富人家的孩子买得起很多掷。如果愿意,他们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直到中靶并感觉良好为止。有些人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命中靶心,然后他们就会发表演讲或写博客,介绍创业心得和努力工作的价值。穷人家的孩子不去游乐场。他们要工作。

正面连接: 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2557天

Apple姐推荐的文章,作者讲述了自己在衡中读书的经历,早就听说衡中的生活很夸张,但一边读还是一边感慨。不论是哪一种故事,最后的结局都是“ta上了清华/北大”,仿佛一种审判,神的手指一指,从此就升入天堂。

关于做题:

  1. 我不怀疑衡中的同学会比其他学校更懂得什么是“努力到极致”。
  2. 每科都有“积累本”和“错题本”,语文还有“札记本”。老师演示了几种本子的用法:“积累本”用于记笔记,“错题本”用于改错题——先用一把小刀和尺子把卷子上的错题裁下来,用胶棒黏到本子上,再在自习课时订正批注。“札记本”则是用于摘抄作文素材的。
  3. 错题本和笔都消耗得非常快,高三下学期我至少用掉了三本数学错题本,而我早上换一根黑色笔芯,到晚饭时间差不多就用完了。我自幼握笔姿势不大规范,但弊病第一次显露出来,右手的大拇指关节非常痛,我不得不在手上缠上厚厚几圈卫生纸。
  4. 衡中是漫天的题海战术。一个课间发的卷子能淹没一整张桌子,没有人做得完,只能勉力地解题,永无止境地写下去。做到后面觉得千题一面,没有没见过的题。翻开市面上任何一本大众题库,或是某一年的高考题,都有熟悉的题目出现。做题做到这个程度,不再知道自己不会什么,可是考试一样丢掉分数。读大学时,有次闲聊,我无意间提到衡中老师出的题经常能押中高考原题,其他同学大为震惊,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致认为衡中成绩好背后的“黑幕”一定在这里:出题老师们悄悄在衡中试卷中混入高考原题。可是真的不是这样。
  5. 我考进过“卓越班”几次。但我没有因此产生过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一直隐约知道我考不上清华北大——这事儿不是努力就行的。我们的老师不这么说,他们会归因于你“不够努力”。数学老师算过一笔账:只要你听老师的话,老老实实刷题,就算“不灵”,也能拿到“基础分”。一道5分的选择题不会,最后一道大题只做第一问,最后“基础分”也有136分。
  6. 老师们教给我考试的几种做题思路,甚至如何使用草稿纸——我至今还记得,把草稿纸对折叠上三次,最后变成厚厚的小方块,每一个小方块解一道题,再标上题号,如此便不会弄混算式;如果一个小方块用完了,就再用一个;如果草稿纸用完了,就再用一张。
  7. 最恐怖的一个故事出自《从衡中走向清华北大》。其中的故事里有一个和我同乡的女生,据我的初中老师说,她家距离我家只有一条街。她的自述里有这样的内容:升入高三,为了“明志”,也为了省时间,索性剃了光头;高三的寒假,她把一张桌搬进狭小潮湿的卫生间,整个寒假,大部分时间都在里面度过。即便是除夕当晚,家人叫她出来看看春晚,放鞭炮,也被她拒绝了。这一切都发生在离我家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后来她考上北大,在自述里由衷感谢当时的自己,配图里她的头顶刚刚长出一截发茬。
  8. 在衡中,老师事无巨细地为我规划一切,帮我为假期的每一天制定详细计划;发给我几种特制的本子,每一种本子有具体的用途和详细的使用方法;跑操和吃饭分别有不同的小册子和试卷,恰好是候操或者排队的三分钟能完成的量。

关于吃饭:

  1. 宿舍成员轮流值班,饭点派一个人去食堂,买够十二人份的饭——每人一个馒头和一包榨菜,用超大型塑料袋打包,再迅速跑回教室,为的就是节省中午和晚上去食堂的几分钟来学习。当然,我们老师补充道:衡中食堂的榨菜也是非常好吃的。
  2. 进入衡中,需要带的东西很少。除了一些必备的衣物,还有一柄专门的饭勺。在衡中,第一件事就是领东西,一套新生规章,一个脸盆,四套校服,两套床品。
  3. 无法控制思想使我感到耻辱,只能在其他地方多下功夫,例如再把吃饭的时间压缩一分钟。有一次午饭的时候想吃泡面,开水倒进去,食堂的人几乎走光时,泡面还没有泡开。面汤是滚烫的,烫掉了一半舌苔;但面饼又是硬的,我几乎吞下去,方便面块在胃里翻滚时仍然保留着锋利棱角。我胃绞痛了整整一天。
  4. 老师们讲历届状元的故事。譬如“16年状元吃包子”:为了节省时间,他每次都等到同学们吃饭快回来的时候再去食堂,每次都吃包子,打到饭就往门口走,包子掰开先吃馅儿,能吃多少算多少,走到门口,无论还剩多少一并扔掉。”
  5. 有学长学姐回学校宣讲:因为吃饭快胃都坏掉了,到现在也没有好。可是他们喜悦地说:考上了清华/北大,也算值得。

另一篇文章,介绍了下衡中的学习计划《衡水中学寒假安排曝光! 看完就知道自己究竟差在哪儿了》

世界上唯一在等你的人

作者刘继荣讲述了自己跟母亲的一段时光。 “我知道,你是这世上唯一不会生我气的人,唯一肯永远等着我的人,也就是仗着这份宠爱,我才敢让你等了那么久。可是,母亲啊,我真的有那么忙吗?”

有趣

荐书

《中国古典生活美学四书》
  1. 《幽梦影》:发现生活意趣的品味之书
  2. 《小窗幽记》:中国人文怡情奇书
  3. 《菜根谭》:寻回内心本真的顿悟之书
  4. 《围炉夜话》:提升处世智慧的品性之书

杂谈


手机版“神探玺洛克”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