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言论
- 我们曾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 杨绛
- 现实生活中,那么多企业选择 Java,而不是那些时髦花哨的新技术,原因就在这里:Java 是经过考验的,不会出现奇怪的问题,有良好的长期维护,企业长期使用的风险和成本相对较低。如果开发者真为自己考虑,想将来简单一点,不必每天为复杂奇怪的技术问题操心,应该优先选择那些可靠的老技术,用于公司的长期项目。老技术的问题是,它很乏味:所有可能性都被探索过了,创造发挥的空间不大。很多程序员(尤其是新程序员)因此觉得,老技术展现不了技术能力,也不够好玩,新技术更有乐趣,对自己的提升更大。这种想法并没错,但前提是你的项目不需要长期维护,否则使用未经考验的新技术是非常冒险的。 – Frank
- 不要轻易出手,出手一定要有结果,不要轻易下决策,所有决策留出Plan B。 – 产品老曾
- 要跟别人培养合作关系,而非竞争关系。培养朋友而非对手。
- 真经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磐。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磐。 – 丁元英
- 科学家对真实的东西感兴趣,商人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 – There Is No Truth in Business, Only Knowledge
- 虽然我的工作是软件工程师,我一直设法在工作中多接触数学,这样我就不会在余下的职业生涯中被归类为软件工程师。金融/数学问题比用户体验更让我感兴趣。 – My Internship Experiences at Pixar, Google, and Two Sigma
- 要成为优秀程序员,请编写大量代码;要成为顶级程序员,请阅读大量代码。 – Don’t write clean code, write CRISP code
观点
有趣
Nest 的产品开发方法:Write documentation first. Then build
2014年,谷歌收购了家用智能设备品牌 Nest。这家公司的开发流程与众不同,是先有新闻稿和包装盒,再进行产品开发。创始人法德尔(Tony Fadell)说:”写新闻稿时,你会思考,哪个功能具有新闻价值,哪个才是真正重要的。”
荐书
杂谈
杨绛:情绪不好,是你格局太小
1969年,杨绛被下放至河南干校接受改造。在干校期间,什么脏活累活都得干,痰涕屎尿样样她都接触了一遍。同时期的其他文人,要么整天唉声叹气,要么独自黯然神伤。但同伴回忆杨绛说:“你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纵观杨绛的一生,有太多这样的艰难苦楚。百年时光里,她却始终保持着淡定与从容。经历多了就会明白:没有谁一生下来,就能如此波澜不惊。所有的情绪稳定,不过都是岁月沉淀下的格局造就的。心大了,任何事都是小事;心小了,任何事都是大事。
古语有言:“眼中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阿泰斯特曾是美国最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之一。 但在25岁这年,他的职业生涯却意外走了下坡路。在一次比赛中,有位球迷看到自己支持的球队要输了,一气之下,拿了一只纸杯砸向阿泰斯特的后脑勺。没想到,阿泰斯特瞬间怒火中烧,他随手揪下一个无辜的球迷,对其拳打脚踢。这次误伤,激怒了无数美国民众,最后甚至演变成一场恶劣的冲突事件。自此,阿泰斯特尽失人心,球场辉煌不再。有人说,阿泰斯特毁于失控的情绪。但其实,他毁于狭小的格局。格局不够时,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演变成难以预料的闹剧。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人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人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苟且。
余秋雨说: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事上沉沦。当一个人站在山巅,就不会被谷底的小事所束缚。因为比起在纠缠中消耗自己的情绪,退一步、让一分,反而能自在许多。1999年,王朔洋洋洒洒写了篇两千余字的文章,名为《我看金庸》。在文章中,王朔将金庸的作品贬得一文不值,他认为金庸的成功,不过是侥幸。对于王朔的全盘否定,金庸不仅丝毫没有生气,更回复说:“八风不动!”他还亲自写信给王朔:“您的批评,是我能力所做不到的,限于才力,那是无可奈何的了。”简简单单一句话,完美地彰显了什么是大侠风范和容人之量。
内心真正强大的人,允许一切发生
允许一些意外光临,允许情绪突然低落,允许努力没有结果,允许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允许一切发生,是人世间最温柔的力量,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从不缺这种力量。
允许自己做自己,也允许别人做别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允许二字,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这世上,本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不必费力苛求他人的理解,也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知音难觅,就别强求,回来做你自己。有时候,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你不能让别人按照你的想法生活。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平常心对待每一段关系,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你觉得值就好。记得有一段话很火:当你修为越来越高时,你会开始真正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没有好坏,没有对错,只是处在不同的能量频率中,显化出不同的状态。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了不同的语言和行为。明白到了这一点,你就会生出真正的爱和慈悲,也就会接纳、包容、善待。勿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强求别人。尊重自我,不取悦,不迎合,让一切顺其自然。
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去遇见生活的美好。允许一切如其所是,看顺世间一切狰狞古怪,内心不再纠结、迷茫和焦虑。在每一个当下,好好感受所见所闻,认真体验生活苦乐,尽情享受上天馈赠。这才是真正的接纳一切,豁达而从容,正如东坡那句“一蓑烟雨任平生”。那年,苏轼62岁,被贬到蛮荒之地海南。这里毒蛇常出没,当地人只吃芋头、喝白水。苏轼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认真生活,把自己的家变成公共图书馆。也不忘寻找美食,“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这是他写给儿子的信,生蚝真的太美味了。从黄州、惠州到儋州,东坡先生一直践行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接纳不可更改之事,看淡、看开,然后全身心投入当下生活,去遇见更多的美好和诗意。
手机版“神探玺洛克”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