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言论
- 以前有同学问我,怎么建立行业人脉?你长期做一个开源项目,或者长期写一个科技博客,就会认识很多人了,前提是你要长期坚持。快一点的方法也有,就是多参加线下的技术会议,多跟参会者和讲师聊天,倾听他们讲自己的项目,你也说说你的项目,大家就会成为朋友。否则,你说为什么大家愿意周末飞来飞去,参加技术会议?网上什么不能做,线下参会还不就是为了认识人嘛。很多创业公司的合伙人,就是在技术会议上认识的。 – Frank
- 美国经济的一个优势是,在美国创业很容易,解雇员工和企业破产也很容易,这大大方便了资源的快速重组。 – The lessons from America’s astonishing economic record
- 工作永无止境,所以学会热爱工作,享受工作,沉迷于工作吧,否则人生就太痛苦了。 – The Work Never Ends
- 人们认为谷歌是一个由研究人员、工程师、产品经理、QA、项目经理、管理人员组成的优秀团队的集体。不是的。虽然有很多杰出的工程师,一些世界级的研究人员,偶尔会有一些热情的产品经理,但总的来说,谷歌只是一个大集团,除了有钱之外,与大型政府组织没有什么不同。效率低下是公司规模扩大时的副作用。 – Where did Google spend All the Money over the last 10 years?
- 我建议购买一本《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但不要阅读,而是烧掉它,从而做出一个象征性姿态,跟这类成功学决绝。 – Linus Torvalds,Linux 创始人
- 2023年毕业的同学们,你们即将进入一个正在经历巨大变革的世界,就像我毕业时遇到个人电脑和芯片革命时一样,你们正处于AI的起跑线上。 每个行业都将被革命、重生,为新思想做好准备——你们的思想。 – 《黄仁勋台大毕典演说》
- 不论是为了食物而奔跑,或不被他人当做食物而奔跑。 你往往无法知道自己正处在哪一种情况,但无论如何,都要保持奔跑。 – 《黄仁勋台大毕典演说》
- 电子游戏设计的”布什内尔定律”:”易于学习,难以精通”,暴雪公司将它奉为游戏设计的座右铭。可以这样理解,吸引大量玩家参与的东西,都应该很容易上手,但是取得进展很困难。 – Frank
- 如果你有原创性,就可以回避竞争。基本上,如果你与别人发生竞争,那是因为你们在做同样的事情。如果每个人做的事情都有所不同,就可以减少竞争,或者不存在竞争。所以,不要模仿他人。 – Escape Competition Through Authenticity
- 没有权威,证据就是一切。 – The 19th-Century Trippers Who Probed the Mind
- 利润的最终来源,是对未来的洞见。 – 米塞斯《人的行为》
- 想获得利润的人,必须不停的探索新的机会。他在追求利润时,要根据消费大众的需求调整生产。 – 米塞斯《人的行为》
- 市场经济独一无二的效率,要归功于它激励每个人竭尽全力服务于其同胞。 – 米塞斯《人的行为》
- 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生而须死耳。 – 《列女传·贤明·陶答子妻》
- 织素心情还置酒,然脂功状可封侯。 – 《丙申六十七岁初度晓莹置酒为寿赋此酬谢》陈寅恪赠唐筼
观点
你以为的原因,可能不是真正的原因
一年前,我们收到客户的报告,我们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出现了莫名其妙的故障。我们取回了故障机器人,硬件和软件团队进行了各种分析,总是无法复现用户遇到的故障。我们猜测,原因大概是耦合器松了,导致电机无法带动车轮。于是,我们重新设计了耦合器。但是,产品都在用户手里,很难一个个回收进行更换。我们就想出了另外一种方法,让用户自己操作,打开机器人,重新拧紧耦合器。根据用户反馈,这个方法有效,机器人没有再出现故障。后面整整一年,都平安无事。
正当我们忘了这件事,上个月客户又报告,故障重新出现了。我们想这一定不是原来的故障,肯定是别的原因导致的。我们取回了机器人,在公司开关了几百次,跟一年前一样,我们无法复现用户遇到的故障。后来,有人突发奇想,将机器人放入冰箱。第二天早上我们把它拿出来,很神奇,故障就出现了。过了十分钟,故障在室温下又消失了。于是我们明白了,它跟温度有关系。为了彻底搞清楚问题,公司放午餐的冰箱,箱塞满了机器人。最终,我们确定有一个组件在特定温度下,会产生噪声信号,导致了故障。只要移除两个电阻就可以修复它。这次真的是彻底修复了。事后证明,去年的故障也是这个原因。当时,我们让客户拆开机器,重新拧紧耦合器,使得机器内部的温度上升了,所以故障就消失。实际上这个故障跟耦合器完全无关。再加上后来冬天过去了,天气转暖,故障就再也没有出现。等到冬天再次到来,故障就重新出现了。我们的机器人属于很简单的那种,只有数百个零件,但是每个零件都可能发现不可预测、难以发现的故障,这就是为什么硬件很难做的原因。
有趣
明希豪森三难困境
明希豪森三难困境:知识论中的一个思想实验,用以表明包含逻辑学和数学在内任何对真理的论证都是不可能的。德国哲学家曾经提出:凡是使用数学和逻辑学证明的命题,不可能是绝对真理。或者反过来说,绝对真理不可能用数学和逻辑学就能证明。理由是如果要证明真理,论证必须有可以依赖的前提。但是,前提是否正确也需要论证,那么最终只有三种可能性。1)循环论证:论点与论据互相支持。2)无穷倒退:论证的前提没有尽头。3)武断终止:论证终止于一个广泛接受的前提,不再对这个前提进行论证。这三种可能性都不够理想,故称为”明希豪森三难困境”。明希豪森男爵是德国民间故事里面的一位虚构人物,陷在沼泽时,曾经拉着自己的头发逃出了沼泽,常用来比喻不可能的事情。这告诉我们,数学和逻辑学是有局限的,它们必须建立在一些无法证明的、公认的公理之上。
如此努力的苏联,为什么还是输掉了与美国的“芯片冷战”
日本东芝公司将四台民用数控机床以35亿美元的高价卖给了苏联。东芝当时觉得这没什么——这些技术在日本都是民用的么,你苏联人拿去用好了。可是,这四台机床车出来的螺旋桨帮助苏联潜艇大大降低了航行中的噪音,以至于第二年,美国设在波罗的海的监听系统,就听不到苏联核潜艇从港口出航的声音了。于是美国开始了紧急调查,最终以日本和东芝公司违反了西方对苏联进行技术管制的《巴黎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协定》为由,狠狠的罚了东芝一笔,并严重警告了日本政府,威胁将给予制裁。到了冷战末期,苏联与西方之间的技术实力差距就达到了这种可怕的地步——哪怕西方已经普及的民用数控机床,到了苏联依然有极为重要的军工价值。哪怕是任天堂生产的家用游戏机,西方依然怕苏联把里面的芯片等元件抠下来,反向研发一下,弄个改版安到导弹上去对自己进行威胁。西方技术海洋中溅出的一滴水,对已经几乎被技术围堵困死的苏联来说,也如久旱逢甘霖般珍贵。
美国当时的芯片研发,是在市场应用场景在场的情况下,反复修改,针对性的设计出的。设计图纸交给工厂以后就能保质保量的做出来,做出来就能安到相应的商品上卖出去。可是苏联的仿制品,是无法享受这个“正循环”的。他们生产的芯片在实验室里能够达到与美国同行近似的质量,但一旦交付工厂批量生产,因为相关工艺达不到要求,质量和良品率都会大大下降。更重要的是,生产出来的这些仿制品严重缺乏应用场景——美国的电子产业是一个接入其社会消费品生活的有机体,芯片造出来,安上相应的电脑、电视、微波炉、助听器是可以直接卖钱的。民众消费能力也能为其研发买单。
荐书
杂谈
手机版“神探玺洛克”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