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每周补脑7th

Posted by XiLock on June 11, 2023

科技

言论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材料是制造业的两大“底盘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驱动力,而新材料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信息技术与新材料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 – 中国工程院《面向2035的新材料强国战略研究》
  2. 工程化是工艺和设备的同时设计,不是设计设备,而是设计实现工艺的设备。 – 刘师
  3. 这个世界日以继夜、竭尽全力让你成为其他人,如果你想做你自己,就意味着要打一场最艰难的仗。 – The Courage to Be Yourself: E.E. Cummings on Art, Life, and Being Unafraid to Feel
  4. 人们依靠机器,希望这能带给他们更多自由,但这只会让拥有机器的人奴役他们。 – 弗兰克·赫伯特,科幻小说《沙丘》的作者
  5. 作为管理者,你的角色不是自己完成工作,即使你非常擅长干这些事。你的角色是改善团队目标、团队人员和工作流程,尽可能让团队产生乘数效应,放大你的资源。 – Julie Zhuo,Facebook 前产品副总裁
  6. 狼才需要结党,狮子干自己的事,一个人也能称王。 – 黄永玉
  7. 蜘蛛不是靠进攻战胜对手的。 – 黄永玉
  8. 不必分析拳头为何挥过来,重点在于应对,见招拆招,把命活下来。在每个难关都想办法笑,把痛苦熬成笑话。 – 黄永玉的打架哲学
  9. 人只要笑,就没有输。人生苦,但人大于苦。 – 黄永玉
  10. 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别的,时间和历史都会把它打发走的。 – 沈从文
  11. 黄永玉开一个劳斯莱斯,别人就不能把钱拿少了去买他的画,黄永玉对俗人是这样的。 – 王明明
  12. 他(汪曾祺)在我心里的份量太重,很难下笔。 –黄永玉答为什么没有写过汪曾祺
  13. 没有淤泥,荷花如何活下来。 – 黄永玉
  14.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局不在力耕。 –西汉《盐铁论》
  15. 曾经有一个统计,同一个工作岗位,平均工作三年,就会产生倦怠。也就是说,就算你一直保持在 Day 1,最多只有三年时间,就坚持不下去了,后面都是煎熬。你必须在此之前,完成当前目标,进入下一个阶段。 – Frank
  16. 我偶然发现了一种极其强大的编程哲学,那就是你应该忽略代码,那只是计算机要遵循的一大堆指令。相反地,你要专注于数据,弄清楚它如何流动。 – Waterloo Style

观点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面向2035的新材料强国战略研究》
  1. 材料支撑保障能力不强,受制于人问题突出,产业链自主可控性较差。究其原因,长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材料能买则买,对材料的原创性、基础性、支撑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新材料产业基础薄弱,成为“短板”中的重灾区,对产业安全和重点领域构成重大风险。
  2. 引领发展能力不足,创新链不通畅,难以抢占战略制高点 。由于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工程应用研究不足、数据积累严重缺乏,不仅导致面向材料实际服役环境有针对性的研究缺失,还导致材料的质量工艺不稳定、性能数据不完备、技术标准不配套、考核验证不充分,从而造成大量的新材料难以跨越从研制到应用的“死亡之谷”,有材不能用、有材不会用问题十分突出。
  3. 新材料研发投入方式单一,投入不足且分散,原始创新能力弱。国家对新材料基础研究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在科技项目中财政资金投入的集中度较低,存在“撒胡椒面”现象。此外,新材料企业自主投入不足,大多新材料企业重视眼前利益从而忽视了原始创新。
  4. 质量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支撑体系不健全。材料评价标准严重缺失,认证认可质量保障服务不够,尚未建立完善的材料标准体系。材料检验检测等基础能力差,检验检测资源优化配置不足,检测能力不足,检测市场机制不完善,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无法满足产业全面需求,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国际化需求。
  5. 未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新材料产业创新投融资环境不佳,新材料领域的创新人才缺乏,新材料进出口政策体系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健全。
许锡恩:为国奉献 终生不倦 忆出国前后感慨多
  1. 王静康回忆说,张先生(美归国的爱国学者——化工专家、天津大学化工系主任张建侯教授)平时为人十分和蔼,在学术问题上却一丝不茍、精益求精,他的学生要70分以上才算考试及格,甚至不允许在30岁前谈婚论嫁。张先生临终前一天还在办公室工作,第二天病重去世。许锡恩受张建侯影响至深,视张先生的教导为座右铭。
  2. 即使遭遇“文革”,许锡恩也不曾放松学术研究。他上大学时学俄文,张建侯对他说,要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光会俄文还不够,要学更多的语言。1964年,许锡恩开始自学英文,后来又自学日文。
  3. “文革”结束,许锡恩经过选拔考试,以天津大学第一名的资格赴美。这时,一双儿女大的7岁,小的才3岁,家中一切都留给了王静康。王静康回忆为丈夫送行时:“当时夜里下着雨,一行人都穿着统一的大衣。临别之际,既踌躇满志怀一腔报国之志,又对那个陌生国度充满忐忑之心,心情很复杂。”
  4. 初到匹兹堡,许锡恩受到的是怀疑和不信任,先是怀疑他是否有做学术的能力,甚至有人怀疑他带有政治目的,不是来做学问的。王静康回忆了许锡恩当年的描述:导师特尼教授一见面就说:“针对这课题,请你作分析与模拟研究。”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再去找他。导师讲完题目就走了。面对教授的明显冷淡,许锡恩没有气馁,而且更加顽强,立即开始钻研。当时匹兹堡大学的计算机已经很先进,许锡恩出国前只在天津大学唯一一台计算机上学过一点基本知识,但他的专业主要依靠计算机进行化工复杂过程的分析模拟与放大,计算机是最重要的工具。许锡恩的困难可想而知。经过不懈努力,不到一年,许锡恩取得了研究成果,令特尼教授为许锡恩的聪明和勤奋而惊讶,认为“许是他所有学生中最为聪明和勤奋的一个”。经特尼教授推荐,许锡恩作的《精馏塔系的严格计算——非均相共沸物的模拟》论文,在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1980年会议上宣读,随后发表在美国顶级的化工杂志上。许锡恩回国后,特尼教授每年寄来圣诞卡片,师生感情甚笃。在匹兹堡学习一年后,1980年夏许锡恩转入美国化工领域第一流的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习,1981年5月底学成归国。
  5. 许锡恩留美访学两年余,靠写信和家人联系,一封信有时要经过3个月才能辗转收到。读着丈夫的信,妻子对许锡恩在美学习的压力很有体会。
  6. 王静康在美国有几个亲戚,得知许锡恩来美,就寄来了一些钱补助生活,还邀请他去度假,许锡恩谢绝了。回国后许锡恩说,只想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当年他心怀祖国孤身在外,心中的压力不可谓不大,所以我只报喜不报忧,不给他再添任何压力。”王静康说。
  7. 1981年5月,许锡恩学成归国,托运的行李中以书为主,还有他买的一台投影仪、一台打字机。他把衣服箱寄送海运慢件,不料后来都遗失了。王静康记得那天晚上很晚去接机,两国海关都检查了行李,原本打好包的书散了堆,两人费了好大劲才找绳子重新打包,当晚步行拖到旅馆。王静康说,许锡恩在美国时觉得买书太贵,就把有些书的内容手抄摘录。在他们家里,许锡恩当年抄下的笔记本放满了两个书架。许锡恩把带回国的投影仪和打字机赠给系里,在美购买的书,也都送进了天津大学化工系资料室。他认为教书育人是他的责任,国家派他出国访学,他的任务就是把学到的最前沿知识尽快传授给学生。他自回国后第一个月就开始编写教学讲义,率先在国内为学生开设了“化工过程分析与计算机模拟”课程。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考验后,他请张建侯教授进行指导再精练提升教材,两人进一步合作编写了国内第一本《化工过程分析与计算机模拟》专著,于1989年由化工出版社出版,被许多高校化工学科作为教材选用。
  8. 1983年10月(回国两年后),晋升为副教授的许锡恩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了国家“六五”重点攻关项目——环氧丙烷攻关会战,他把化工过程分析与计算机模拟方法成功地用于该项目的工程放大,为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荐书

  1. 《DOOM 启世录》(Masters of Doom) – 大卫·卡什诺

杂谈


手机版“神探玺洛克”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