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言论
- 如果想长期吸收学到的东西,你必须参与其中,亲自动手实践。但是,在智能手机流行的社会,真正的参与变得比以前困难。人们已经习惯了被动浏览别人的作品,分享、点赞和转发替代了自己的参与。 – How to Learn Better in the Digital Age
- 事情几乎总是从某个人做一些当时看起来毫无用处的事情开始的。 – 詹姆斯·伯克
- 对于任何没有足够财富的人来说,从事科学理论研究事业是一种自私和不负责任的人生选择。博士后的津贴很低,能够申请的工作岗位很少,通常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积蓄,积累财富是不可能的,拥有一个家庭也很困难,熬过这个阶段你就已经中年了。 – Hacker News
- 你需要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就是强迫自己去做困难的事情。随着你做的事情越来越困难,你会逐渐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 Proof You Can Do Hard Things
- 如果你明确知道自己要构建什么,并且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执行,那么远程工作的效果会好得多。反过来,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需要构建什么,尝试边做边发现,并且依赖于同事的快速反馈,那么面对面工作会好得多。但是,现实是大多数公司,尤其是大公司的员工,都属于第二类,所以不适合远程工作。 – Hacker News
- 生产力目标(productive)占用你所有的时间,把你的日程排满,追求尽可能多的产出。有效性目标(effective)正好相反,它不追求添加更多的任务,而且减少那些不该做的事情。如果有人称赞你,说你的生产力很高,或者公司以生产力作为考核指标。你可能需要小心,你有变成机器的风险。更好的称赞应该是,你的劳动很有效,很高效。37signals 就是一家这样的公司,他们的书宣传的就是这样的思想:不要当工作狂,追求更少的代价取得同样的效果。可以读读他们的书:《实干》(Getting Real,2006)《重来》(Rework,2010)《远程》(Remote,2013)《何必工作狂》(It Doesn’t Have to Be Crazy at Work,2018)。 – Frank
- 所有的管理,核心都是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的核心,是时间管理。 – 彼得·德鲁克
- 身体上,提升你的体能;情绪上,获取正面能量;思维上,保持专注;精神上,找到价值感。 – 自我管理的6个好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 如果它仅仅把蛛丝吐出来,蛛丝处于分散状态,即使它吐再多的蛛丝,也无法编织成网,捕捉到食物。学习,也是如此。你学到的一个个独立的知识,就像分散的蛛丝一样,只有把它连接成一张张知识网络,才能形成你的认知网,随时被你调用。 – 自我管理的6个好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 成功的投资并不需要你一直做出成功的决定。你只要做到一直不把事情搞砸就够了。致富的方式有千万种,市面上告诉你如何致富的书籍也数不胜数。守富的方式却只有一种:在保持节俭的同时,还需要一些谨小慎微。 – 《金钱心理学》
- 为了将生存至上的心态应用到现实世界当中,你需要懂得三个道理:1)比起巨大的回报,财富的安全更重要。只要财富安全,你就知道你总能得到最大的回报,因为只要你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复利就会创造奇迹。2)规划很重要,但每项规划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意外做好预案。3)在对未来保持乐观的同时时刻提防阻碍你走向美好未来的因素的均衡心态至关重要。 – 《金钱心理学》
- “重要的不是你对了还是错了”,“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曾说,“而是当你对的时候,你能赚到多少,或者当你错的时候,你会损失多少。”你即使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犯错,到最后依然能赢。 – 《金钱心理学》
- 尊重每一个人。在金融投资领域,聪明、有见识、有想法的人们可能出现意见分歧。因为不同人的目标和愿望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并不存在统一的正确答案。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 《金钱心理学》
- 重视容错空间。在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和你为了表现良好而需要满足的条件之间有一段距离。正是它给了你韧性,让复利得以在时间的长河中创造奇迹。容错空间通常看起来像一种保守的防御措施,但如果它能让你继续留在游戏场上,它就能无数次为你的错误买单。– 《金钱心理学》
- 所有的生活都是合理的,我们没必要相互理解。 – 刘慈欣《朝闻道》《坍缩》
- 在未来很多年中,时不时地,我祝你被不公正对待,因而你会知道公正的价值。我祝你遭受背叛,因为它会让你感受到忠诚的重要性。我祝你时不时感到孤独,因而你不会把朋友当作理所当然。我祝福你有时有坏运气,你会意识到概率和运气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并理解你的成功并不完全是你应得的,其他人的失败也并不完全是他们应得的。当你失败时,我希望你的对手会幸灾乐祸,这让你意识到有风度的竞争精神的重要性。我祝你被忽视,因而你会意识到倾听他人的重要性。我祝你遭受刚刚好的痛苦,能让你学会同理心。 – 美国首席大法官罗伯茨在儿子初中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 “看昆德拉、村上春树都没用,不支撑人”,只能是那种纯粹热血的逆天改命网文来告诉自己“咱不怕输”。 – 李雪琴在曾经互抄过作业、课堂上说过小话的高中同学面前,彻底没了才女的包袱。说高中时期真正让自己撑下来的不是严肃文学,是起点小说《斗破苍穹》。
- “小镇做题家”,相比于一种特定的身份,或许更像是一种长久的境遇。是一种时时刻刻担心跌落、害怕长久努力随时可能贬值或湮没的状态。既愿意去相信命运在自己手里,又悲观地相信在外界规则、变动洪流的限制下,个人奋斗可能不值一提。是一种没有终点站的旅程状态。不清楚攀爬到何处才能获得稳定的特权,因此害怕停下为人生列车添煤的铲子。
- 上帝为我们创造双脚,是要让我们靠自己的双脚走路。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
- 你将参加完全陌生而又关乎未来的人生盛宴,你如何使用摆放在面前的刀叉、如何品味命运天使奉上的每一道菜肴,那完全要靠你自己。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
- 我们这个世界就如同一座高山,当你的父母生活在山顶上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脚下;当你的父母生活在山脚下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顶上。在多数情况下,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人生的最后结果就被出身定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人生的最后结果就被出身定型。在我小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记得我刚上中学时所用的书本都是好心的邻居给我买的。我的人生起点也只是一个周薪只有5美元的记账员,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我却建立了一个令无数人艳羡的石油王国。–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
- 机会永远都会不平等,但结果却可能平等。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
- 在富家子弟继承优势的同时,也减少了他们学习和发展生存技巧的机会。而出身窘迫的人因为解救自身的迫切需要,他们便会积极发挥创意和能力,并且珍惜和把握各种机会。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
- 在你和你的姐姐们很小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不让你们知道你们的父亲是个富人,我向你们灌输最多的是诸如节俭、个人奋斗等价值观念,因为我知道给人带来伤害最快捷的途径就是金钱,它可以让人腐化堕落、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失去最美好的快乐。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
- 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是能够享受自己创造的人。那些像海绵一样,只懂得索取不知道付出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真正的快乐。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
- 高贵快乐的生活,不是来自高贵的血统,也不是来自高贵的生活方式,而是来自高贵的品格——自立精神。看看那些赢得世人尊重、处处施展魅力的高贵人士,我们就知道自立的可贵。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
- 人性的本质就是,你越是做事果断、我行我素、不服就干,就越有人欣赏你。反而你越是老实、善良、心慈手软,就越是有人欺负你。 – 罗翔
- 人大多都是“慕强”的。都喜欢权威,喜欢已经取得结果的人,喜欢比自己厉害的人。 – 亦芝
-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过:他人即地狱。在人际关系中,产生的一切的痛苦都是因为与他人的互动。在资源和利益层面,你和他人,就是竞争关系,不可能是真心的朋友关系。因为在人性的底层,谁都想要得到的更多,也都觉得自己应该得到的更多。想要自己得到的多,就只有从同事,从身边的人手中抢夺。这并不是说他们是坏人。而是说,这就是社会生活的运行逻辑。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也只有这样,才会激发一个人的奋斗动力。 – 亦芝
- 只要自己内心坚定的想法,想要达成的目标,丝毫不会在乎外界的评价,不在乎别人的冷眼和嘲笑,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哪怕违反了一些既定的规则或者制度,忤逆了一些权威的想法,他们还是要做。反而,他们最后都能取得不错的结果。这个时候,他们的勇气,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成功,都会让别人羡慕和敬佩。 – 亦芝
-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做100件事情,只有能够成功一件,能够打出名气,展示出个人实力,就是能够被人记住,被人欣赏。想要在现实当中,白手起家,杀出一条路径来,就是要敢做敢为,我行我素的胆识。想要逆袭,想要突破阶层壁垒,想要从别人的手中抢蛋糕,心慈手软是不行的。就是要有斗争精神,更要有斗争的本领。毛主席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在激烈的斗争中,才能迸发出火花,才能孕育新的创造,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进化论的弱肉强食的角度来看,不敢于拼抢的老实人,就只能成为牺牲品,被利用或者被淘汰。只有强者,才能主导和推动个人的成功,以及集体的进步。 – 亦芝
-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 黑格尔
- 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 黑格尔
- 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 黑格尔
- 比别人强一点会被嫉妒,比别人强很多则会被崇拜。
- 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我们的人生总是有许许多多的挑战,所以不要用明天会更好这句话来麻醉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过好今天,不断地训练我们去接受未知的挑战!- - 罗翔
- 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 罗翔
- 你第一个要尊重的人,是你自己,因为别人都会通过观察你怎么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你。- - 罗翔
- 降低预期,接受结果,不求回报,享受过程。 – 李金16字箴言
- 想要被领导信任,得到提拔,除了努力之外,还要有出众的业务能力、强烈的赋能意愿、成长的潜力和无可挑剔的人品。
观点
20 Things I’ve Learned in my 20 Years as a Software Engineer
- 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不仅编写代码,还会考虑谁将使用它、为什么使用它、如何使用它。牢记用户需求才能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
- 水平再高的程序员,也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犯错,如果遇到复杂的问题,就更是如此了。始终牢记,最好的代码是没有代码,或者不需要维护的代码。
- 任何软件工程师的主要工作都是交付价值。软件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 警惕那些很长时间没有编写任何代码、却在设计系统的人。
- Bjarne Stroustrup 有一句名言:”只有两种计算机语言:人们抱怨的语言和没人使用的语言”。大型系统也是如此,每个系统最终都很糟糕。因此,不要太在意代码的优雅和完美,而要持续改进,创建一个可用的系统,让开发者喜欢在其中工作并可以提供价值。
- 10倍程序员是一个愚蠢的神话。我只见过程序员将代码规模增加了10倍,最终结果是你必须修复10倍的bug。真正要做的不是找到神话中的10倍程序员,而是要避免出现0.1倍程序员。那些浪费时间、不寻求反馈、不测试代码、不考虑边缘情况等的程序员,必须保证让这样的人远离我们的团队。
- 人们说他们想要创新,但实际上,他们想要通常的只是某种新颖性和业务成功。如果你的创新改变了人们做事的方式,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到负面反馈。如果你相信你正在做的事情,并知道它真的会改善事情,那么就准备好迎接一场持久战吧。
- 数据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数据可能会比你的代码寿命更长,保持数据的有序和清洁,避免脏数据,从长远来看,会得到很好的回报。
- 一直存在的旧技术不是恐龙,而是鲨鱼。它们很好地解决了问题,所以一直活到了现在,没有被快速变化的技术浪潮淘汰。不要轻易押注新技术,只有在充分理由的情况下才替换正在发挥作用的旧技术。那些老式的技术工具不花哨,也不令人兴奋,但它们可以完成工作,不会给你带来很多个不眠之夜。
- 很多软件工程师除非被问到,否则不会发表意见。不要因为有人没当面发表意见,而认为他们没什么要补充的。有时,会议上嗓门最高的人是我最不想听的人。
- 如果将人们与他们的工作成果分开,他们就会不太关心他们的工作。软件工程师和所有人一样,需要有主人翁的感觉,从头到尾拥有整个流程,直接负责交付价值。让一群充满激情的人完全拥有设计、构建和交付软件的所有权,令人惊奇的事情就会发生。
- 面试最好用于了解某人是谁,以及他们对特定专业领域的兴趣程度,对于试图弄清楚他们是否将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成员,那是徒劳的。
- 始终努力构建一个更小的系统。
有很多原因会推动你,去构建一个比原先设想的更大的系统,人类似乎有一种提供更多功能的欲望。你应该抵制这种欲望,在满足设计目标的前提下,始终努力构建一个更小的系统,这样你最终会得到一个比最初设计更好的系统。
放羊的与砍柴的
- 第一集: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请放弃你的无效社交!】
- 第二集:砍柴人陪放羊人聊了一天,表面上他一无所获,但是砍柴人通过放羊人聊天,知道了哪个山的柴多,哪个山的路好走,哪个山布满荆棘,第二天收获满满回家了。【沟通很重要……找对人聊天少走弯路更重要!】
- 第三集: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如是你学会了放羊技巧,原来羊是这么放的,他学会了砍柴技能,原来柴要这样砍。【三人行必有我师,永远保持空杯的状态!】
- 第四集: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决定把他的羊跟你的柴交换,于是你有了羊,他也有了柴。【等价交换,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天生我材必有用!】
- 第五集: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把他买羊的客户介绍给了你,你把你买柴的客户介绍给了他,于是你们各自的生意越做越大。【资源整合很重要!】
- 第六集: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你们决定合作一起开个烤全羊的店,你的柴烤出来的羊很美味,他的羊纯天然的,几年后你们公司上市了。【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 总结版:其实面对同一件事物,心态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
荐书
杂谈
Nike运动鞋:Fear, Courage, and Willingness
上个世纪60年代初,22岁的菲利普·奈特(Phil Knight)刚刚从大学毕业。在大学里,他是校田径队的短跑运动员,对运动鞋很熟悉。离开学校后,他就开始做运动鞋生意,将便宜的日本运动鞋卖到美国。他发现一款名为 Tiger 的日本运动鞋,比美国市场上的任何运动鞋都更轻,可以让选手跑得更快。他决定专门进口这种鞋子。但是没多久,他收到一封信,顿时就让这门生意没法做了。对方声称是 Tiger 运动鞋的美国独家经销商,命令他立刻停止销售,否则就要去法庭告他。奈特当时还是一个很害羞和瘦弱的青年,无法接受这个消息。他回忆说:”(它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每天晚上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吃晚饭,把妈妈做的烤肉和蔬菜放在盘子里。然后我会和父亲坐在角落里,闷闷不乐地盯着电视。”他开始考虑转行,放弃运动鞋生意。但在此之前,他想再试一下。他给制造 Tiger 运动鞋的日本公司 Onitsuka 写了一封信,请求他们改变独家销售授权,允许他在美国销售这款鞋。他没有得到任何回音。几个月之后,他基本已经放弃了卖鞋。就这样过了一段日子,他还是不甘心。他后来回忆说:”我很焦虑,对未来感到恐惧,但是不知何故,我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而且越来越坚定。我不想放弃。”他的疯狂想法就是,自己一个人飞到日本,去找 Onitsuka 公司,面对面说服公司高层,给予他在美国西海岸销售 Tiger 运动鞋的权利。结果,他真的做到了,对方同意让他销售了。他的运动鞋店就这样重新开张了,这就是 Nike 公司的由来。如果奈特面对挫折和对未来的恐惧,放弃销售运动鞋,没有去日本,Nike 公司也就根本不会存在。
手机版“神探玺洛克”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