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言论
- 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看到什么样的命运,你看到的只是内心想法在这个世界的投射/映射。 – 凉子访谈·梁冬
- 《中庸》讲“诚可先知”,“相信”能够带来“认真”,而认真的思考本身有意义,卦象是一种多对应性的偶然,对这种偶然的尊重叫做“诚”。拜佛的过程其实是在坦诚面对自己内心的想法,因为拜佛你是不会去撒谎的,关照自己,借假修真,孔夫子说的“有如有” – 凉子访谈·梁冬
- 娱乐就是安全的体验。 – 梁冬基于萨特的理解
- 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苦怒与酸辣一样,难受却开胃,要像享受辣一样享受生活之苦。 – Xilock
- 世界是编码的,人们试图以数学和计算机来翻译。 – Xilock
- 马都买了,就别心疼马鞍子了。 – 《淬火年代》
- 规矩在建立的同时,也就给违反规矩的人创造了巨大的利益。 – 《黑冰》
- 一旦限制就会增值。 – 《黑冰》
- 市场对于先知先觉者的回报最为丰厚。 – 《黑冰》
- 这个世界上赚钱就没有不难的,不难还要我们这些企业家做什么。 – 《黑冰》
- 我们平台上点击最多的文章,标题都是点击诱饵,它们的制胜策略是:找一篇维基百科文章,作为知识点,配上一个病毒式传播的标题,再加一些夸张的个人情感故事,然后从我们这里领取流量奖金。最高的一篇赚到了2万美元。 – [《Fell in a hole, got out.》Medium.com CEO](https://medium.com/the-coach-life/fell-in-a-hole-got-out-381356ec8d7f
- 公司濒临倒闭时的拯救措施有一个前提:Medium 有现金收入(会员费),只是成功过高,所以值得试一下,压低成本求生。大多数创业公司的现实是,几乎没有现金,全靠烧钱支撑,也没有市场份额。这样的公司不值得拯救,理性的做法是尽快止损。有一句至理名言”failing fast)”(快速失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如果注定失败,资源越早释放越好,转投更有前景的项目。 – 《Fell in a hole, got out.》Medium.com CEO
- 氛围编程(vibe coding)就是,你尝试输入一个完美的 AI 提示,梦想得到直接可用的、不必修改的代码。这有点像老虎机,玩家充满了赌博心理,希望低投入、高产出,长期使用会成瘾。AI 公司扮演的角色就是庄家,将 AI 工具货币化,鼓励用户不断使用,赚取利润。刚开始,AI 公司会给用户一些免费积分,刚好完成90%的工作,但是剩下的10%是缺失的。用户忍不住一次次输入提示,进行优化,增加功能……系统就会跳出提示:”对不起,免费套餐已经用完,请升级到付费会员”。这是不是很像庄家先给玩家一些免费筹码。至于用户,就是以小博大的赌徒心理,心里想的是只投入几元或者几十元,就得到一个完美的程序,这个程序也许会值许多钱。 – Vibe Coding Casino
- 编程远不止是一项技能,而是一种探索、尝试和满足好奇心的方式。我好几次放弃编程了,但最终都重新捡起。编程是我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 Why I Do Programming
- 我进入软件行业是因为我对此充满热情。十年后,大部分热情都消失了,我被敏捷开发的 Scrum 仪式和无休止的产品需求变更打败了。现在,我做完我的工作就会回家。 – Hacker News
观点
《唐纵日记》的为人处世经验
- 历史上刚直孤僻者,未有不失败。官场亨通的人多半是圆滑,江洲上的石头没有一个是方峭的,方的都给水荡平了。山峰也是圆的,方的终会给风雨削平了。树木的干儿,也都是圆的,这是适者生存的道理。人类也不能逃出这个例子。历史上有能用刚直孤僻的人,是最成功的,但是刚直孤僻的人就不容易遇着这长官的。(1944年5月29日)
- 品格高尚者为人赞扬,但攫权得势者多为小有才智,恭顺权贵,为权贵所赏识提携。
- 学识渊博者为人称道,但踞高位者,多为善权术长机智,应变有方,处事圆滑之人。
- 对上要善承意旨,不可自作主张,上之所欲者集全力为之,上之所恶者竭力避免,是非曲直不必计及,信任第一,是非其次。
- 对同僚,应酬可以换取同情,同情即是友谊的保障,一切过失误会,皆可消释。
- 对下属操纵在手牵制得法,苛刻严峻,反为当权者得意之作,宽恕仅为儒生之谈助。
- 初起时必须利用机会,假借名义,自抬身价,大吹法螺,便可幸进,埋头苦干者未必得直。
- 及在位,多做事多烦恼,不做事大家好,一年不倒,资格到手,二年不倒,官位稳固。
- 洁身自好,是个好人,好人是个空名誉,忠厚老实是无用之别名,老实人只能粗茶淡饭,莫想乘肥马衣轻裘,妄想必多灾难,倒不如安分下场。(1942年8月)
- 宸衷独断,宸衷专指帝王的心意。
Palantir离职员工的回忆文章
- Palantir(中译帕兰提尔,或者帕兰泰尔)是一家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它在中国不出名,但在美国鼎鼎大名。最近两年,股价涨了十几倍,市值达到4000多亿美元,排进世界前30大公司,高于三星。
- 找工作的时候,我想找那种能够接触医疗保健、航空航天、安全等关键行业的工作,但又想要硅谷的工作文化,Palantir 基本上是唯一的选择。我就是因为这一点加入的。
- 刚进 Palantir 的时候,我发现里面充满了奇怪的人。事实上,如果你是一个怪咖,会更容易加入这家公司。有一个同事,办公室放了好几个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设备,杯子里还放了一大堆冰块,跟我交谈时,不停地嚼着冰块。据他说,这样可以促进认知能力。
- 公司的 CEO 亚历克斯·卡普(Alex Karp)是一个哲学博士,面试候选人时,他喜欢没有任何资料直接面试,避免先入为主的成见。他不看重候选人的经历,而会观察他们如何分解问题,能否从不同视角理解问题。面试的问题通常与工作或软件无关,他甚至花了一个小时跟我讨论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 公司要求员工,同时具有宏大的知识背景和激烈的竞争精神,是具有奇思妙想的知识型思考者。公司的各种制度,都是为了挑选出一种特定类型的人:独立思考,专注于目标,不会过度关注坏消息。正是因为它招聘了众多优秀的、与众不同的员工,进而吸引了更多这样的人。
- 它要求员工每周有3~4天去客户办公室,在那里工作,掌握复杂行业的业务流程和各种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出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软件。我的第一个客户是空中客车公司,我因此搬到法国图卢兹待了一年,每周四天在工厂与制造人员一起工作,在那里开发软件。
- 公司的整体氛围,有点像一个要拯救世界的邪教团体,而非一家普通的软件公司。但重要的是,它对批评非常宽容和欢迎。有人给我看了一封电子邮件,一位初级软件工程师正与公司一位董事进行公开的、激烈的争论,全公司(大约一千人)都抄送了这封邮件。我对宗教不感兴趣,但喜欢看到,有人深切关注并探讨世界的发展方向,以及软件如何融入其中,这才是真正有趣的事情。
- 公司的一个理念就是不给员工头衔,每个人的头衔都是”项目工程师”。除此之外,还有五六位董事和一位首席执行官。原因是公司相信,如果创造出头衔,人们就会开始想要它,最终在公司滋生内部政治,破坏团结。最好还是给每个人同样的头衔,让大家专注于目标。因为大家头衔都一样,也就没有等级,没有人可以指挥别人该做什么。你完全可以不在意别人,或者他怎么看你,直接无视他们,去做一些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公司文化就是推崇无视上级的意见、但开发出了关键的基础设施的人。这种事在公司被当作榜样来效仿。”无头衔”的代价是,你常常感觉公司缺乏明确的战略或方向,更像是一个培养皿,里面的聪明人各自建立小领地,然后朝着随机的方向发展。但这也带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力,人们低估了 Palantir 涌现出多少新颖的概念和想法。
- As for me, I’m carrying out my long-awaited master plan and starting a company next. Yes, there will be a government component to it. The team is great, and yes we’re hiring. We even talk about Wittgenstein sometimes.
geekbing的第一个出海产品
- 去年初通过几位大佬(越南的 Tony Dinh,国内的 Hawstein 和 vikingz)的博客了解到,作为程序员还有开发独立产品出海这一条路,其中有些收入还不错,甚至有开发者辞掉了工作,全职做独立开发。看完他们的文章,心里很激动,想着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试一试。于是使用 OpenAI 的 gpt-4o-mini 模型微调了一个专门的模型,做了一个变量命名工具,叫 VarNamer,支持多国语言,用户输入任意语言,即可输出精简的英文变量。当时 AI 编程工具还刚刚兴起,变量命名又是件头痛的事,所以想着这个工具应该能为自己节省不少时间。其实当时开发这个产品,也是为了学习新技术,为自己后面开发出海产品做准备,由于看到不少独立产品都是桌面端的,所以基于 Electron + Vue3 做了 VarNamer,为什么选择 Electron?因为它构建跨平台程序非常方便,为了上Mac,还购买了苹果开发者证书。
- 开发 VarNamer 并不顺利,期间踩了不少坑,也坚定了后面的出海产品不会再做桌面端了。因为一般的 Web 开发不需要考虑版本更新、证书、跨平台兼容等问题,但是开发桌面应用需要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除去后端服务器的成本,安装包托管,更新逻辑,还需要考虑程序的签名证书,不然用户安装应用会报警告,甚至安装不了,其中苹果开发者证书一年就99刀,Windows 就更贵了。VarNamer 上线后,在几个论坛发了贴宣传,也发给了同事使用,反响还不错,但是没想到后面 AI 编程工具发展这么快,特别是出了 Cursor 这样的王炸产品,变量命名完全不是难事,几乎改变了以往的编程习惯,一直 Tab 的感觉,简直不要太爽。99 刀的苹果开发者证书就开发了一个应用,着实太浪费了,至于 VarNamer,后面再也没管过它,好像域名最近快到期了,也不打算续费了。
- 自 VarNamer 之后,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并没有开发新的产品,为什么?因为我不知道开发什么,好像也找不到什么痛点需要解决的,后面想到自己在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之前,会分析公司的财务报告,毕竟我是一位追随彼得·林奇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者。但是分析财报是件麻烦且费脑的事,一份财报少则几十页多则几百页,除了重点关注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俗称“三大表”),还需要关注管理策略、管理层的措施、战略,财报中是否有欺诈风险等。既然这么麻烦,那 AI 是不是能帮我们分析了?后面经过调研发现了市面上还真有这样的产品,比如 beebee、reportify,它们都是基于 RAG 实现的,但是我想基于它们开发一款新的产品,为什么?因为它们的功能实在太多了,新闻、电话会议、上传文件、公司评价…,而且 RAG 也不精准,我需要一款操作简单,体验更好,简洁、美观,精准,专门分析财报的工具。
- 去年 9 月下旬开始了技术调研,之前对 RAG 技术稍微有点了解,但是不够深入,只是基于 Dify 做了一些应用,同时发现 Dify 不够自由,文档解析分块不能自定义元数据,后端又是基于Flask的,to C 的应用担心性能不够,生产环境还需要一台服务器额外部署 Dify。调研下来最终确定业务层使用Go + Gin, 大模型层使用Python + FastAPI + LlamaIndex,前端使用Vue3。LlamaIndex 实现 RAG 应用非常方便,兼容各种第三方文档解析器、向量模型(Embedding models)、重排序模型(Rerank models), 向量数据库、大语言模型(LLMs)。
- 之后利用下班时间和假期实现了个 demo,感觉还不错,是自己想要的效果,美股财报批量转 PDF,文档批量解析、分块,提取布局信息,前端布局重构回溯,AI回答带引用来源,高亮定位到原文段落,一个 ChatPDF + AI 财报助理的构想应该很快就可以实现。10 月份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马不停蹄的开发,这期间公司一些事件却让自己很不舒服,作为一个技术人,希望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技术中,利用技术解决问题,但是各种PPT汇报、职场PUA,让自己疲于奔命。我想离职了,全职投入到项目开发中,11月初的一个晚上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婆,非常正式的讲了自己的规划,产品怎么落地,产品受众人群,怎么盈利,以及一个粗略的计划,希望得到她的支持。因为我觉得,组建家庭后,另一半相当于就是你的人生合伙人。在很多重要决策上,得到合伙人的支持,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如果成功了,兴许以后就不用上班了,就算失败了大不了重新找个班去上。老婆没说什么,表示了支持,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下老婆。
- 12 月 09 号是我最后一个工作日,也是我作为全职独立开发的第一天,当天走出公司,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成为全职独立开发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开发效率提高了几倍,不用再参加枯燥无聊的会议,应付各种办公室政治斗争,输出无意义的PPT。直到今天项目上线,全部开发时间应该是3个月。这期间踩了无数坑,以前工作时的一些优点,现在反而成了缺点,比如之前专注于写好代码,追求架构完美和扩展性,甚至有代码洁癖,但这严重推迟了产品的上线时间,在产品还未经过市场验证之前,应该快速推出产品,验证市场需求,这比追求精美更重要。
- 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了,去海外各大社区宣传寻找目标用户,比如 Facebook、Twitter、Reddit。后面我会再写一些帖子,分享我的成果,盈利情况等。接下来也会分享一些出海产品在技术选型和海外支付方面的经验
《吃豆人》游戏的快速过关策略给职业生涯的启示
- 不能留在原地,妖怪会感知你的位置。
- 必须时刻在前进。
- 一旦前面的路上出现妖怪,必须立刻改道。
- 尽快吃掉离你最近的能量豆,取得阶段性成果。
有趣
荐书
杂谈
手机版“神探玺洛克”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