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每周补脑18th

Posted by XiLock on October 19, 2025

科学

言论

  1. 最初的计算机科学是数学,电子工程和软件设计的交叉学科,计算机科学的学生需要兼备这三者的专业知识。 – 一本读了八年还没读完的书
  2. 直到今天,我也只读完前三章。有时我会问自己:这本书究竟给了我什么?它没有教我实用的编程技巧,也无关面试刷题。但是我好像又抓住了一些东西,尤如用手拢过一团烟雾,张开手,并未见留下什么,但是手上还残留着它的气味。如今,MIT 的课程已用 Python 替代 Scheme,但 SICP(《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 的价值从未褪色。SICP 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编程」的书,而是一把钥匙,是一座桥,连接着工程的实用与科学的纯粹。那些括号中的表达式,最终在我脑中化成了某种朦胧却持久的气味:一种对抽象本质的直觉. – 一本读了八年还没读完的书
  3. 自我学习编程以来,学过的编程语言没有10种也有半打了.我也从来不会把自己定义为某门语言的程序员,如Java程序员,C++程序员等等, 我只叫自己做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 语言从来只是工具,只要你持续学习,遇到新的场景,自然就会学习新的编程语言了.计算机的世界日新月异,可能几个月就会出个新框架,几年又会流行一门新语言,只有持续学习,才能持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 编程十年的感悟
  4. 关于独立思考,我最喜欢的是一句话是HBO出品短剧《切尔诺贝利》里面, 科学家瓦列里·列加索夫希望克格勃释放调查真相同事乌拉娜·霍缪克的要求,说可以保证她是没问题的,克格勃头子回答的那句话:Trust, but verify.(相信,但要核实) – 编程十年的感悟 很多的程序员都是完美主义者,尤其是读过《重构》和《设计模式》的程序员,会倾向于把很多时间来优化代码,做重构。以前的我也会有类似的冲动,总会想时间去优化代码, 但是项目肝多了之后,有种强烈的感觉,还是先把MVP上线,及早让用户体验。如果没有用户使用,再好再漂亮的代码也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经常看到社区有人问做副业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言和框架,PHP/Python/Ruby 会不会太慢,我的观点一直都是,先做个原型跑起来,先找到第一个用户再说。当运行速度成为瓶颈时, 你的业务已经非常大,肯定有足够的钱可以招一打的程序员把你的项目换成Golang/Java了。对此,我很赞同坐我旁边大佬关于代码质量的说法:make it run, make it fast, make it beautiful.最近在做副业的尝试,有个深刻的体会,技术可能是商业里面最不重要的。从零把产品做出来,推广给用户,用户只会关注你的产品是否好用,能否解决他们的问题. – 编程十年的感悟
  5. 即使我技术能力过硬,也需要被人见到才行,和同事领导相处关系好,才可以在做出成绩的时候,「花花轿子被众人抬」。所以我现在都是有事没事都和同事们聊天,既可以提升下熟悉度,也可以了解到许多部门八卦, 还可以从同事们抱怨中找到潜在优化点,践行自己「Work hard and be nice to people」的理念.这行做久了,会发现软件工程其实说到底,就是人的系统工程。 – 编程十年的感悟
  6. 编程肝项目的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有营销自己的软实力,就像一位长者说的那样: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知道是中国人讲究谦虚内敛的品质,还是程序员「木讷呆板」的刻板印象,导致大家都不怎么营销自己。有事没事和老板聊下天,增进下交流,经常露个脸,可能比肝十个项目还有用。 – 编程十年的感悟
  7. 无论是编程,还是其他的技能,我感觉都是「马太效应」,你学得越多,你懂得越多,再学新的东西,你就会学得越快。 – 编程十年的感悟
  8. 代码写多了才意识到,程序员的竞争力并不是写代码,也并不是哪门语言或者框架, 其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何必再去拘泥于哪门具体的编程语言或技术呢。 – 编程十年的感悟
  9. 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技术技能,还要具备软技能,也就是人际交往的技能。如果你不理解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就无法理解公司或团队的工作方式,最终影响到自己的产出和扩大影响力. – 《被低估的软技能》
  10. 如果你隐去下雨的前提,只说打伞的行为,人们会嘲笑打伞的人。
  11. 鸡蛋从里面打破是生命,从外面打破是食物。
  12. To really understand a concept, you have to “invent” it yourself in some capacity. Understanding doesn’t come from passive content consumption. It is always self-built. It is an active, high-agency, self-directed process of creating and debugging your own mental models.要真正理解一个概念,你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自己”发明”这个概念。理解并非源于被动的内容消费,而是源于一个主动的、自我导向的创建和调试过程。 – François Chollet,《Python 深度学习的作者》
  13. 人可以怒,而不可以苦闷。怒可以构成壮美,苦闷却是一无所成,只是自我的崩溃。 – 康德,德国哲学家

观点

“规范场论”—-这个与“量子理论”齐名的理论为何鲜为人知?

杨振宁昨天逝世了,其人生抉择的是非我们不做评价,单纯了解一下他的科研工作。这篇文章介绍了杨振宁的杨-米尔斯理论,并把规范场解释的比较清楚,以下摘录一部分,具体可去看全文。

爱因斯坦1915年发表广义相对论之后,便开始了他的“大一统之梦”。希望通过一个个简单美妙的公式来描述和预测宇宙中的每一件事情。这一“统”就是三十余年,到死方休,但无论这位旷世奇才从数学还是物理角度来入手,最后30余年的努力一无所获,这也是爱因斯坦为什么尊敬麦克斯韦的原因,因为麦克斯韦方程可算是电、磁、光三者“统一”场理论,他统一了电磁力。那现代物理意义上的“大一统理论”到底是什么?它简称GUT,又称为万物之理。由于微观粒子之间仅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力(麦克斯韦完成)、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物理学家们一直相信,弱、电、强与引力四种作用应有相同的物理起源,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应能走到一起、相聚于同一个理论框架内。如果能统一说明这四种相互作用力的理论或模型就可称为“大一统理论”。那为什么说“规范场论”有可能实现爱因斯坦眼中的“大一统理论”。

规范场论我们可以简单的用这个SU(3)XSU(2)XU(1)式子来表示:

  1. 电磁力对应U(1)群。早期数学大神赫尔曼·外尔给出了漂亮解释。
  2. 弱相互作用力对应SU(2)群。由杨-mills引入非交换规范场论解决。
  3. 强相互作用力对应SU(3)群。由当代大物理学家“夸克之父”盖尔曼完成。

也就是说,除了引力,“规范场论”基本统一了三种力。当然,这与爱因斯坦眼中的“大一统理论”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整个SU(3)XSU(2)XU(1)群涵盖了三种相互作用,但是这毕竟是三个不同的群,它们对应的规范场的耦合强度也不同。如果能够找一个单一的群,比如比较流行的SU(5)和SO(10),它们含有子群SU(3)XSU(2)XU(1),然后在低能标对称性自发破缺到SU(3)XSU(2)XU(1),这就是大一统。而且,引力也没有统一,这又涉及到更前沿的“超弦理论”的问题,随着希格斯粒子的发现,“超弦理论”更加困难重重,最有可能成为“大一统理论”的仍然是“规范场论”。当然可能有人会问,“大一统理论”就是物理学家为了追求数学上的美感瞎折腾,为什么一定要追求“大一统理论”呢?除了物理学家迷恋“美就是真”外,我们看看历史,当麦克斯韦统将电学与磁学统一电磁学后,人类学会了发电,它对于人类进步是巨大推动,更别说统一了物理所有现象的大一统理论,那可能是整个文明的指数升级。

“云雨伞”

“云雨伞”这个概念来自内部的一份PPT,讲述的是如何更好地向别人提出建议,内容大概是:屋外乌云密布,儿子要出门,妈妈对儿子说,马上要下雨,淋雨容易生病,把伞带上吧。

“云雨伞”的步骤就是:

  1. 指出现状:乌云密布,马上要下雨
  2. 导致的问题与影响:淋雨容易生病
  3. 提出措施和建议:把伞带上。
比尔盖茨自述:Celebrate 50 years of Microsoft with the company’s original source code
  1. The story of how Microsoft came to be begins with, of all things,a magazine.The January 1975 issue of Popular Electronics featured an Altair 8800 on the cover.The Altair 8800,created by a small electronics company called MITS,was a groundbreaking personal computer kit that promised to bring computing power to hobbyists.When Paul and I saw that cover,we knew two things:the PC revolution was imminent,and we wanted to get in on the ground floor.
  2. Paul and I decided to divide and conquer.We didn’t have the Intel 8080 chip that the Altair computer ran on,so Paul got to work writing a program that would simulate one on Harvard’s PDP-10 mainframe. This allowed us to test our software without needing an actual Altair.Meanwhile,I focused on writing the main code for the program while another friend,Monte Davidoff,worked on a portion called the math package.We coded day and night for the two months to create the software we had said already existed
  3. Memory is expensive back then. To meet that constraint,I used various techniques to optimize memory usage,like compact data structures and efficient algorithms.It was a fun challenge,and although Paul and I were stressed about getting Altair BASIC to MITS as quickly as possible,I had a blast figuring out how to make everything fit.
大禹治水与领导力
  1. 权力的核心从来不是研究你怎么控制别人,而是你能为别人带来什么?承担什么?
  2.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协调沿河的各个部族,于是就建立了最早的上下级服从机制,所有部族必须听大禹的命令;参与治水的人要脱产,其吃喝只能靠别人,于是就产生了最早的税收;治水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服管的部族,于是就建立了最早的常备军;要治水肯定得勘察地形,所以进行国土普查合行政区划分;治水过程中会有不少人偷奸耍滑,于是就有了最早的司法体系;大水退了之后要搞灾后重建,于是就有了最早的土地所有制井田制。所以治水完成后,大禹接替舜已毫无悬念,一旦领导者的地位在事实上被架空,也千万不要指望纸面上的程序能帮到你什么。
  3. 合格管理者的标准是什么?即:对内能不能带来增量,对外能不能抵御风险。

有趣

  1. 关于破解加拿大航空飞机网络限制的一件小事

荐书

杂谈


手机版“神探玺洛克”请扫码